学习太极的秘诀 名家谈“太极拳的身法问题”( 五 )



是文化、、融為一体的一门学问, 它不同於一般的体育、舞蹈和竞技项目 。 一招一式, 每个动作, 都深涵著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传统思想文化、传统武学兵法、传统道家养生术 。
我学习、修炼、研究已四十四年, 几十年来, 我体会到要炼好这套传统陈氏, 必须抓住三个基本环节:守规矩, 明拳理, 懂劲道 。 其要诀, 我总结了二十条 。 今天同大家谈谈, 拋砖引玉, 共同研究 。
1、心专:
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, 必须全神贯注, 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, 乃至贯注至U中指指肚 。 打拳时拇指小指是否相合到位?穿掌时劲运到中指了吗?这些都要注意 。 打一套拳15分鐘左右, 83个式子, 几百个动作, 编排严密, 连贯性强, 绝对不能走思 。 打太极拳强调专心用意, 打拳时每个动作理法劲道都要体现出来 。 一走思, 拳式就会走错, 拳就打不成了 。 有人说走路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, 其实走路时仍可以想事, 难能入静 。 而练太极拳则是入静的最好方法, 因為它是动中求静 。
2、松柔:
太极拳技击最大特点是“化打结合” 。 对方来力, 我尽量化开 。 能容能化, 使对方失去平衡為主, 不制敌於死地 。 化打合一, 特别是陈氏太极拳打低架子, 这是因為低架子容量更大 。 陈发科公强调“顺随” 。 陈照旭先生讲:四大块都要放松, 即两肩和两胯一定要放松 。 全身能放松, 才便於容, 便於化 。
3、轻沉:
拳打起来一定要轻沉兼备, 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, 腰胯必须松沉, 即逢上必下, 如金鸡独立, 右手向上举, 左胯就一定要下沉, 好比是树要往高长, 根一定要深扎 。 再有倒换重心, 一定要襠走下弧, 脚的五趾要紧紧抓住地 。 顺缠变逆缠、逆缠变顺缠, 凡是转关时, 一定要塌掌根 。 掌根塌时, 肘要坠, 肩要沉、胯要松 。 定式时一定要螺旋下沉, 同时边呼气边沉 。
4、培根:
“打拳先培根”, 这是陈家沟打拳的名言 。 方位不对, 五趾不抓地, 下边没站稳, 上边对也不对;现代体育原理讲究人体稳定角, 即两脚平行微微外撇, 打拳纵向时双脚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, 前后应该骑在一条线上, 开脚时脚尽量不离开地 。 弓马步一定要分清, 陈氏太极拳弓蹬步最多 。 什麼是弓蹬步, 即弓著的腿小腿要垂直, 膝不能跪, 前腿為支撑点, 后腿為施力点 。 例如右弓步, 力从左脚跟里侧, 通过腰脊背节节贯穿到右手 。 最要紧的是后腿, 既不能跪膝, 膝还要向里卷, 大小腿向上撑, 胯要松, 脚向里扣, 不扣就蹬不上劲 。 只强调松柔不讲刚柔相济不是太极拳 。 进要柔, 退要促, 如倒卷肱, 退时脚不能离地, 离地就不好发力了 。 而且退步要短促, 进步要柔, 即所谓“迈步如猫行” 。 陈照奎老师讲:打拳不是走路, 脚一动即有用 。
5, 规矩:
要尊重拳谱, 细抠拳谱, 使自己的拳打出来大小动作外形都要到位 。 手眼身法步, 一点都不能马虎 。 如掌形, 小指与拇指一定要说上话, 虎口要圆;穿掌时力在指尖, 撩掌时力在手背, 不同掌形不同用法, 这些在打拳时都要注意 。
6、整劲:
太极拳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练拳要“周身一家”, 劲要整 。 大小动作都是如此, 都要体现在大脑的指挥下以丹田内转带动全身;以脚蹬地汲取大地的反弹力, 从而使人体的内力与外力合二為一 。 双手合, 手脚合, 腰腿背均要说上话, 全身配合好, 牵一发而动全身, 强调内不动外不发, 腰不动, 手不发, 由内及外完整一气, 防止单摆浮搁 。
7、丹功:

推荐阅读